

發(fā)布日期:2022-4-7 9:34:45 訪問次數(shù):760
這是宋朝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寫的一首回文詩,回文詩是漢語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這種詩無論是正著念還是反著念,都講得通。
古時很多文人為展示自己的才華,往往在回文詩上下大功夫。詩詞要求平仄押韻,內(nèi)容要通順流暢,每一處詞語的運用都要經(jīng)過多次推敲。寫詩本來就是一件難事,就更別提寫回文詩了。而且受到文章形式的限制,回文詩的題材受限,因此歷史上留下的回文詩并不多。但在為數(shù)不多的回文詩中,大文豪蘇軾的《題金山寺》則是其中的代表作。
金山寺現(xiàn)位于江蘇鎮(zhèn)江?!栋咨邆鳌分小八鹕健币黄褪侵复颂幍慕鹕剿?。不過《白蛇傳》的背景設(shè)置在南宋紹興年間,蘇軾來到此處時還沒有《白蛇傳》的故事。
北宋年間,政局動蕩。其中,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變法派和以蘇軾為代表的守舊派對壘分明。在變法派興盛之時,蘇軾寫了一篇文章批判新法的文章,遭到變法派的排擠和批評。蘇軾自知已經(jīng)無法在朝中立足,因此親自請求派往杭州任職。在從南下的路途中,路過金山寺。坐在小舟上的蘇軾詩興大發(fā),便寫下了這首《題金山寺》。
在蘇軾的眾多詩詞中,這首詩并不突出。雪山、垂釣、寺廟、泉水,全篇寫景,既沒有對遠(yuǎn)離京都的不滿,也沒有對新法當(dāng)?shù)赖膽嵟?。他只是坐在小舟中,欣賞著山間景色,內(nèi)心平靜。就是在這樣平淡無奇的經(jīng)歷中,蘇軾寫下了這首回文詩。
這首詩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特別的技巧,就是一篇簡單描寫景物的詩。但仔細(xì)品來,又有精妙之處。正著讀,描寫的是從白天到夕陽西落的景象:雪山皚皚,獨釣江月,遮天綠樹,霞光粼粼,水天相接。所有的意向結(jié)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的冬景。在蒼茫打底面前,獨自一人下江南的蘇軾顯得有些落寞。
而反著讀,描寫的就是從黑夜到白天的景象:
輕鴻數(shù)點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清波石眼泉當(dāng)檻,小徑松門寺對橋。明月釣舟漁浦遠(yuǎn),傾山雪浪暗隨潮。山峰迭起,鴻鳥驚飛,靄靄紅霞,迢迢綠樹,原本落寞蕭條的場面變的充滿生機與活力。信手拈來間,蘊藏著蘇軾截然不同的反思,不愧為千古絕唱。
參考資料:《宋史》、《唐詩宋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