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2-4-12 9:39:22 訪問次數(shù):791
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人們的工作相對都比較繁忙,工作日的時候,大家都努力工作,這也導致許多人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都會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放松,去放空各種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選擇和朋友一同外出玩耍。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也是這樣想的,比如陶淵明便曾經(jīng)在正月初五的時候和朋友一同出游,并在這個過程中有感而發(fā),為世人留下了一首優(yōu)秀的作品《游斜川詩》。
《游斜川詩》陶淵明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弱湍馳文魴,閑谷矯鳴鷗。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對于這首詩,我們倘若從字面上而言的話,可以這樣理解:
春節(jié)匆匆而逝,今天已經(jīng)是正月初五了,而我的生命也終將止休。一想到這些,我便胸中激蕩,趁此良辰攜友春游。天氣和暖碧空如洗,我們依次列坐偎傍溪流。魚兒在流速緩慢的水中馳游,而靜靜空谷中有鳴鷗高高飛翔。湖澤廣闊,因此我縱目遠眺,凝視曾城,沉思良久。雖然曾城的秀美不及曾城九重,但是眼前所能夠見到的其他地方都和它無法比擬。我提起酒壺款待游伴,斟滿酒杯相互勸酬,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歡樂依舊酒至半酣放開豪情,全然忘卻千載憂愁。今朝歡樂姑且盡興,明日如何非我所求。這首詩寫于隆安五年(401年),是陶淵明三十七歲的時候,他在新春佳節(jié)過后和朋友出游,一面感年時易往,一面喜景物宜人,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懷,因此創(chuàng)作此詩。
其中雖然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消極不滿情緒,但詩人那種孤高不群、堅貞挺拔的情操,卻卓然可見。而這首詩優(yōu)秀的地方,還在于其序文,為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記,言情并茂,充滿詩情畫意,與詩歌交相輝映,自然渾成,具體內(nèi)容如下:
辛酉歲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對于序文,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氣晴朗和暖,風光景物寧靜優(yōu)美。在這樣美好的日子里,我與兩三位鄰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逝的流水,我們一同眺望曾城山。
在夕陽之中,魴魚,鯉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而水鷗則乘著和風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南面的廬山久負盛名,而我對它已經(jīng)非常熟悉,所以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于曾城山,高聳挺拔,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于平澤之中,比起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我就更加喜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
我懷著欣喜的心情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于是即興賦詩,抒發(fā)情懷。歲月流逝不返,這讓我感到悲傷,因為美好的年華已經(jīng)離我而去,不再停留,這樣的認識讓我內(nèi)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并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參考資料:
1. 袁行霈.陶淵明研究(修訂版):中華書局
2. 北京大學中文系.陶淵明資料匯編:中華書局
3. 李長之.陶淵明傳論: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