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到底靠不靠譜,眾說紛紜,且同一個人的前后說法有時也不一致。比如,鬼谷子先生提出了“相由心生”的識人術,但他自己又說:“執(zhí)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即僅從外形來看相,如同從一根小管子里看豹子,看不到全貌。
其實,這并不矛盾,因為人性具有兩面性,有外顯的一面,也有陰險的一面,正所謂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變化莫測的。顯然,簡單而膚淺的“以貌取人”并不可取,因為“相”和“心”是可以逐步轉換的,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為了準確識別人心,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用更高級的識人術去觀人,就像鬼谷子先生說的“不離形,不拘法,視于無形,聽于無聲,其相之善者也”,即: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于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是善于看相的人。
明代奇書《菜根譚》中總結了2句高明的識人術口訣,歷經400多年,仍然頗有道理,而且很切合我們生活實際?!耙悦踩∪恕笨孔V不?我們不妨參照一下老祖宗的這兩句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這2句識人術口訣,教你“以貌取人”,八九不離十。
1、落落者,難合亦難分;欣欣者,易親亦易散?!恫烁T》
釋義:性格剛直磊落的人,難以聚合卻也難以分開;容易親近的人,容易靠近卻也容易分離。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和那些聊得來的人,熱得快也冷得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猶如曇花一現,徒留憂傷。但那些看起來不好相處的人,外面下面往往藏著一顆真誠而固執(zhí)的心,因為他們固執(zhí),所以一旦與你成為了朋友,就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的朋友。
我們不能膚淺的以貌取人,認為那些外表冷漠的人,或許人品不好,不是什么好人,就故意遠離他們。反而,我們應該多警惕那些“見誰都自來熟”的人,因為他們很善于社交,跟誰都容易親近,但他們往往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群中,性格內向、最不合群的人,他們看似難以相處,但如果成為了他們的朋友,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甚至他們會愿意為你的事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那些老是嘻嘻哈哈,活潑開朗,和誰都親熱的人,往往是有利則聚,無利則散,非常勢利眼。
君子像頑石一樣嚴肅守禮,卻因為他難以親近而讓人心生畏懼;小人像脂膏一樣狡猾不羈,卻因為他容易相處而讓人心生歡喜。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淡交長久;小人之交甘若醴,甘盡則絕。所以,老祖宗告誡我們:寧愿剛直而讓人有害怕的感覺,也不愿順媚對方的喜好來看對方的笑臉。
2、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恫烁T》
釋義:能吃粗茶淡飯過日子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像冰玉般純潔;而講求華美飲食奢侈的人,多半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古人云:“志以淡泊明,而節(jié)從肥甘喪”,一個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狀態(tài)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jié)操都是從貪圖物質享受中喪失殆盡,此話一點也不假。就像莊子點評“大丈夫”時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有骨氣,有氣節(jié)!
一個人,若貪圖物質享受,喜歡錦衣玉食,必然趨炎附勢,阿附權貴,那么他們的品德是無法剛強起來的。反之,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能甘淡泊者,方有幾分真學問;能甘清貧者,才能樹立堅韌不拔的品質,就如曾國藩所說:“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所以,我們可以借助老祖宗的這句識人術口訣,觀察一個人的衣食住行是清淡還是奢華,便可以判斷其人品,是否有骨氣,是否有節(jié)操。
一葉知秋,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與結果,而老祖宗的“識人術”也具備這種神奇的力量。古人通過汲取無數生活經驗,吃一塹長一智后,總結出來了這些識人的心得體會。所以,熟記老祖宗的2句識人術口訣,教你“以貌取人”,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