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還有太過于古板,往往喜歡把一件事情推到不相干的人身上,這一點其實是不提倡,畢竟有的時候我們看問題,還是應該要有全面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一個人,或者是理解一件事情。而在古代人們更喜歡把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稱為紅顏禍水,這其實是很不應該,要知道古代的女子并沒有什么自由,也不可能左右位高權重的決策者,只不過由于很多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最終釀成了大禍,但是古人又喜歡把這種禍推卸到女人身上,認為正是由于她們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事物的本質(zhì),還讓很多的帝王成為了亡國之君。

那被稱為紅顏禍水的女人有很多,例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西施;東漢末年的貂蟬;漢朝的趙飛燕等人,那都是古代有名的美人,同時也是被稱為紅顏禍水。人們認為正是由于這些女人,她們迷惑了皇帝,才使得整個國家最終滅亡,所以她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女人,還有當時的那段歷史時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一切責任還是在于當時的男人。

西施是古代四美人之一,美艷不可方物,當時越國被吳國打敗了,還把國王勾踐給俘虜了,但是他并沒有放棄,依舊頑強地活著,但是在吳國遭受了無數(shù)的屈辱,最后回到越國開始勵精圖治,還在范蠡的建議下在越國尋找美人,最終找到了西施,把她送往吳國,以此來麻痹吳王,最終得以復國還把吳國滅了,這段歷史人盡皆知,而西施的也是當時的大功臣,但是吳國當?shù)氐陌傩諈s是認為,正是由于她的出現(xiàn),才使得吳國滅亡,所以被稱為紅顏禍水。

吳國的滅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西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吳國的百姓會把她稱為紅顏禍水,還是由于人們的見識不夠,只到了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羅隱,寫下一首經(jīng)典的七絕《西施》,才算是為西施翻案,認為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算是紅顏禍水,所有的事情還是怪當時的男人,如果不是貪圖美色,自然也不可能發(fā)生那樣的事情。
《西施》
唐代: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這首詩寫得很有趣,整首詩先是肯定了西施的功績,然后又是諷刺了吳地的百姓,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也充滿了諷刺意味。西施是無辜的,她身在其中是身不由己,只不過是聽從別人的安排,當然為了自己的國家,她一定是心甘情愿,僅僅是這一點那就值得人們尊敬。
紅顏禍水說的就太過了,所以羅隱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有趣,開篇的兩句,那就是直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一個國家的興亡衰敗,其實是自有它的命數(shù),并不是某個女人可以左右,吳國的老百姓又何必要去怪罪于西施?明明是自己的君王貪圖美色,最終使得吳國滅亡,這并不能怪西施,只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改變。

最后兩句寫得就更有趣,同時諷刺意味也更為深刻,“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保绻f西施知道如何可以顛覆吳國,可是為什么后來越國也滅亡了呢?特別是后一句那更是寫得很有趣,反過來問越國的百姓,這樣的一種寫作手法,也使得這首詩充滿了諷刺,同時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績。
羅隱是晚唐著名的詩人,而且他的詩大部分都充滿了諷刺,其實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一生郁郁不得志,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每次都是鎩羽而歸,這讓他悲痛不已,從而也使得他對于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看法,對于事物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在這首詩中,他就寫出了自己最真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