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三個人結(jié)拜為兄弟,建國后:一人是鐵匠,一人是農(nóng)民,一人是主席

發(fā)布日期:2022-9-16 8:25:40 訪問次數(shù):712

1911年,毛主席想要當兵,可是湖南革命新軍的招兵處卻告訴他:若想當兵,一定要找個人做擔保。

可是,毛主席那時只是個窮學生,到哪里去找擔保人呢?

毛主席和他們據(jù)理力爭,招兵處被說的啞口無言,卻怎么都不同意毛主席當兵。

正當毛主席一籌莫展之時,旁邊卻有兩個人,大聲說道:“我們來為他擔保!”

這兩個人就是朱其升和彭友勝,在兩人的擔保下,毛主席成為了新兵。

三人在軍營中的關系非常好,甚至結(jié)為了異性兄弟,多年以后,毛主席當上了國家主席,朱其升成為了打鐵匠,而彭友勝成為了貧農(nóng)。

那么,三人的命運為什么會發(fā)展成這樣?三人今后還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命運不同的三兄弟。

三人軍營初相識

彭友勝是三人中年齡最大的,出生于1884年,家中世代務農(nóng)。

彭友勝曾經(jīng)讀過半年的私塾,便因為家中貧窮,而無法繼續(xù)念書。

他幫助家中干了幾年農(nóng)活,長大后,又外出打工,卻仍舊填不飽肚子。

1907年,彭友勝聽說了征兵的消息,便立刻報名當上了一名清兵。

當兵雖然不能大富大貴,而且還有戰(zhàn)死的風險,卻能填飽肚子,不至于餓死,這便是他當兵的最初想法。

彭友勝因為比較努力,所以漸漸地被提拔為副班長,也就是這時候,他遇到了朱其升。

朱其升出生于1891年,家中沒有田地,只有一片果樹,平日里父母靠賣水果維持生計。

他的家里有四個孩子,經(jīng)常忍饑挨餓,朱其升年僅12歲便在鐵匠鋪當學徒。

學了三年,朱其升便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了打鐵和修理鐵件的基本操作。

即便朱其升起早貪黑地干活,業(yè)務能力也還不錯,可是老板就是不給他發(fā)工資,每頓飯還限量。

那時候,朱其升正在長身體,餓得實在受不了,便去偷老板的米飯來吃。

可是,當時米飯是個珍貴的吃食,而老板又是個摳搜的人,很快便發(fā)現(xiàn)米袋子少了,并且將他抓住了現(xiàn)行。

老板將他臭罵了一頓,說他是“喂不飽的豬”,并將他趕出了門。

當時,湖南正在鬧水災,失去了工作的朱其升暫時找不到新的工作,想要開個鐵匠鋪,又沒有本錢。

機緣巧合之下,便看到了招兵啟事,他長得人高馬大的,正好符合當時的招兵條件,很快就成為了一名新兵。

朱其升終于能夠吃飽飯了,他憑借著打鐵修傘等本領,在部隊混得也很好,同時,他還和自己的副班長彭友勝成為了至交好友。

1911年的一天,朱其升和彭友勝剛從外面回來,便看到門口吵吵嚷嚷的,仔細一聽,原來是個窮學生因為當兵一事和招兵的人起了爭執(zhí)。

本來,這支軍隊隸屬于清兵,但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fā),這支軍隊也改名為湖南革命新軍。

當時很多學生都熱衷于革命,想要報名參軍,湖南革命新軍也相應地提高了招收標準,從原本的只要身高等外形條件合格就行,增加了還要有擔保人為其擔保這個條件。

朱其升和彭友勝看著這個學生長得氣宇軒昂,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對他頗有好感,便幫這個學生擔保了一次。

這個學生就是毛主席,在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的一個頗為富裕的農(nóng)民家庭中。

毛主席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是父親卻只讓毛主席讀了兩年書,希望他能夠算賬就可以了,認為書讀多了,也是浪費時間。

毛主席只好白天的時候跟著父親在地里干活,晚上趁著父親休息的時候,便拿起自己喜愛的書籍來讀。

等到15歲時,毛主席非常想去東山小學讀書,可是父親不允許他的離開,因為他走了,家里又少了一個勞動力。

毛主席向鄰居借了雇傭一年長工的錢,遞給父親后,便不告而別離開了家。

隨后,作為窮學生的毛主席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慢慢地將錢還給了鄰居。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一腔熱血的毛主席想要參加正規(guī)軍,便出現(xiàn)在了這里。

三人離開了招兵處后,毛主席對兩人表示了感謝,并且自我介紹道:“我是毛潤之?!?

朱其升和彭友勝兩人點了點頭,也做了自我介紹。

朱其升對剛剛毛主席那樣激動的情緒有些不解,好奇地問道:“你為什么非要參軍?”

毛主席挺直了胸膛說道:“自然是為了救國救民?!?

朱其升和彭友勝二人被毛主席的志向所感動,并且有些慚愧:當初自己想當兵,竟然只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

三人分道揚鑣

朱其升和彭友勝二人在軍隊中對毛主席非常照顧,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行李中只有兩箱書,而毛主席沒有衣服可以換著穿時,兩人便將自己的新衣服給毛主席穿。

天冷的時候,朱其升發(fā)現(xiàn)毛主席沒有毛毯,還會讓毛主席到自己這里睡,兩人蓋一條床被睡覺。

彭友勝發(fā)現(xiàn)毛主席每個月7個大洋的津貼全都用來買書了,便經(jīng)常找借口請他和朱其升吃飯,幫助他改善伙食。

朱其升教導毛主席基本的槍支射擊知識,幫助他修理槍支。

毛主席因為有文化,經(jīng)常給二人講歷史上有趣的故事,以及當今的時局變化,朱其升和彭友勝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也學到了好多知識。

有一次,毛主席正好講到《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劉關張?zhí)覉@三結(jié)義的那一節(jié),朱其升突然說道:“我們正好也是三個人,要不我們也效仿古人結(jié)拜如何?”

彭友勝和毛主席笑著點了點頭,三人隨即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結(jié)拜了。

三人中,彭友勝最為年長,是大哥,朱其升比毛主席大兩歲,是二哥,而毛主席最小,是三弟。

軍營中也會時常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而三人經(jīng)常互相幫助。

比如有一次,毛主席撞見了一個兵痞子正在欺負良家婦女,便阻止了他,并且義正言辭地說了他幾句。

兵痞子看著自己看中的女人跑了,便對毛主席發(fā)起脾氣來,罵他是個“挑不動水的白面書生”,還仗著自己個子較高,身材魁梧,想要揍毛主席。

幸好朱其升和彭友勝正好路過,及時阻止了這場惡斗,這個兵痞子被身為副班長的彭友勝教訓了一頓,再也不敢打壞主意了。

一次行軍路上,毛主席因為爬山的時候耗盡了體力,而漸漸跟不上隊伍的腳步,朱其升就在毛主席的后面推著他前進,還幫毛主席拿著背包。

毛主席害怕連累朱其升一起掉隊,就讓他先走,可是朱其升卻搖了搖頭,說道:“既然是兄弟,就要有難同當!”

1912年4月,隨著袁世凱與孫中山商定了協(xié)議,毛主席三人所在的革命軍也解散了,三人就此分別。

三人要走的路也是不同的,毛主席打算繼續(xù)讀書,增長見識,彭友勝打算去南方當兵,朱其升卻打算利用這些年當兵攢下的錢,回家開個鐵匠鋪子。

臨走之前,三人還吃了一頓飯,彭友勝特地要了毛主席最愛的紅燒肉,毛主席對此非常感動,眼中還閃爍著淚光。

三人怎么也沒有想到,一別數(shù)年,再次收到對方的消息,身份竟然相差那么大。

多年后再次相見

自分別后,彭友勝在國民黨里當兵,1926年,聽說毛主席來廣州了,連忙收拾了一下自己,前去找毛主席敘舊。

毛主席聽見了衛(wèi)兵來報,非常驚喜,連忙跑出了大門。

兩人互相緊緊地握著手,問候?qū)Ψ降慕鼪r以及家里的狀況。

聽說彭友勝家人一切安好,毛主席點了點頭,誠懇地邀請彭友勝來共產(chǎn)黨發(fā)展,兄弟一起搞事業(yè)。

可是,彭友勝卻拒絕了,他表示,如今部隊比較穩(wěn)定,還不想改變現(xiàn)狀。

沒成想,幾年后,彭友勝卻因為看透了國民黨的本質(zhì),對國民黨徹底失望,所以辭去了副連長一職,回家鄉(xiāng)務農(nóng)了。

新中國成立后,彭友勝發(fā)現(xiàn)自家的結(jié)義兄弟竟然成為了國家主席,一時激動,和旁邊的朋友聊道:“他曾經(jīng)是我手下的兵,我們倆的關系非常好?!?

朋友有些疑惑地問道:“既然如此,為什么你當初沒有跟著他鬧革命呢?”

彭友勝回憶往昔,很多事情都和朋友說不清,只能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道:“那時候哪能料到后來會是什么樣子呢!”

1951年,彭友勝已經(jīng)被化為貧農(nóng),生活得很不如意,他決定給毛主席寫一封信,一是表達對他的思念,二是希望讓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幫自己找份工作。

于是,彭友勝請村子中最有文化的老先生幫忙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心中既述說了自己的近況,又表達了自己的思念。

可是,這封信寄出去后,卻將近一個月都沒有消息傳回來,這讓本來充滿期待的彭友勝有些沮喪,他的妻子也勸說他:“不要難過了,毛主席很忙的,哪有時間搭理你???”

就在彭友勝逐漸喪失希望后,卻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信中客氣地建議,讓彭友勝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尋求幫助。

彭友勝動身來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每天被好吃好喝地招待著,可是他卻有些不習慣,他向湖南政府副主席表示,自己只想要找一份工作。

但是,統(tǒng)戰(zhàn)部考慮到彭友勝年紀較大了,便沒有為他安排工作,但是考慮到他的生活狀況,政府每個月給他發(fā)放30元錢,用作生活補貼。

67歲的彭友勝回到了家中,心中對毛主席充滿了感激之情,正好家里是以種茶為生,便和妻子每年將家中的上好茶葉郵寄給毛主席。

毛主席喜歡喝茶,每次收到了茶葉,都會給彭友勝寄來一封回信。

兩人長期來往,這茶葉一送就是18年,兩人的交情也一直未斷。

話說到二哥朱其升,回到了農(nóng)村后,害怕自己曾經(jīng)去當兵一事為自己惹禍,一直未曾對別人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只是告訴鄉(xiāng)親們,自己這些年是外出打工做鐵匠了。

1950年,朱其升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了毛主席的相片,發(fā)現(xiàn)這人長得竟然跟自家的三弟一模一樣。

毛主席的樣子也比較好認,下巴上的痣就很特別。

朱其升回家后,將這件稀奇事和妻子分享,同時告訴妻子:不要對外瞎說。

可是,這件事情還是漸漸地流傳到了村子里。

村中的人們都不相信朱其升竟然和毛主席是軍營中的兄弟,關系還很好,于是,總是當面背后地嘲笑他。

這些令朱其升感到非常困擾,正好有一個教書先生相信他,并表示,愿意幫他寫信給毛主席。

朱其升將教書先生幫自己寫的信寄給了毛主席,想著聯(lián)絡一下感情,同時證明自己和毛主席真的有交情。

可是,朱其升寄了6次,卻都沒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就在村子中眾人對他冷嘲熱諷之時,他終于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毛主席的心中也親切地稱呼他為“兄弟”,他高興得拿著信給嘲笑他的人看,都將信的內(nèi)容給背下來了,這下子,大家終于相信他說的話了。

其實,朱其升不止收到了回信,還在信封中找到了200元錢。

1952年,朱其升用這筆錢買了火車票,專門來到北京探望毛主席。

毛主席一聽說朱其升來了,高興得不行,拉著他的手一直笑,并要他還是像以往一樣,稱呼自己為“潤之”。

毛主席請朱其升吃飯,朱其升看著那道紅燒肉,笑著說道:“你還是喜歡吃這道菜!”

毛主席將彭友勝的經(jīng)歷和近況告訴了朱其升,二人感慨當初三人的結(jié)拜,好似還在昨日。

兩人聊了很多這些年的經(jīng)歷,以及如今的社會發(fā)展,毛主席非常關心農(nóng)村的具體現(xiàn)狀,問了好些問題。

朱其升在這里呆了幾天,參觀了好幾個北京的景點,在朱其升臨走之前,毛主席又拿出自己的500元稿費,交給了朱其升。

朱其升離開后,便用毛主席給自己的那筆錢,新建了一個雨傘廠,很多沒有工作的流浪者,都可以在這里打工謀生。

后來,朱其升又和毛主席相聚了幾次,可惜在1956年,因為胃癌而早早地離世了。

彭友勝、朱其升和毛主席三人,年少時是互相照料的兄弟,一別多年,晚年還能成為時常聯(lián)系的老朋友,也是人生的幸事。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