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流行一個詞,叫做“掃地僧”,指的是那種其貌不揚(yáng),常被忽視的高手。在北宋文壇中,也有這么一位掃地僧,此人僧名慧洪覺范(一說惠洪覺范)。

掃地僧之所以會被俗人忽視,很大原因是因?yàn)樗麄冃惺虏皇芰b絆,不在意外人的看法。說到底,他們看似很好相處,卻有著自己的不羈和固執(zhí),慧洪覺范就是這樣一位詩僧。他14歲出家為僧,雖天賦極高,卻不為各種條條框框所困,寫下了不少嬉笑怒罵的詩作。
當(dāng)然,他這種性格也給他招來過不少麻煩,比如被王安石之女嘲諷為“浪子和尚”。但卻終究還是有識貨的,黃庭堅(jiān)和蘇軾就十分推崇他,特別是黃庭堅(jiān)更是時常和他有唱和之作。那么慧洪覺范的詩作,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本期筆者就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會有個大概的認(rèn)識。

第一首,是一首調(diào)皮的打油詩?;酆?1歲時,有人請他到北禪景德寺開法。到了那里后,他知道本來寺中珍藏的十八羅漢畫像,有一幅不見了。很顯然,這極有可能就是被人偷了。調(diào)皮的慧洪于是靈機(jī)一動,寫了首打油詩,詩如下:
十八應(yīng)真解脫根,少叢羅漢亂山門。不知何處應(yīng)齋去,未見云堂第五尊。據(jù)《冷齋夜話》記載,第二天就有人把這畫帶了回來,說這是羅漢夢里叫自己送來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一看,不難發(fā)現(xiàn)這顯然只是托辭,只是因?yàn)檫@打油詩傳了出去,人家便借坡下驢,還了回來。這首打油詩寫得很詼諧,生動有趣,這正是慧洪的詩風(fēng)。

第二首,是一首詠竹詩。如果說第一首只能看出慧洪不受羈絆的一面,那這首詩則能顯示他的真水平。此詩名為《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dú)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全文如下:
高節(jié)長身老不枯,平生風(fēng)骨自清癯。愛君修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不見同行木上座,空余聽法石於菟。戲?qū)⑶锷S缽,抹月披風(fēng)得飽無。從詩題來看,寫這首詩是因?yàn)榛莺榭匆姵鐒偎掠星в喔椭褡?,卻只有一根秀出,被大家稱為竹尊,所以他便為此竹寫了這首七律詩。

詩的首聯(lián),是寫竹子的風(fēng)骨,第二句模仿的是黃庭堅(jiān)的風(fēng)格。前7個字是用其外在來襯托內(nèi)在,后7個字則一筆勾出。次聯(lián)其實(shí)是以竹自喻的寫法,這竹子就像一位有才的君子,他不愿意和寒松一樣被封為士大夫,只愿意在竹林間做一位竹中尊者。“寒松作大夫”的典故出自《史記》,為的是用對比突然出竹子的高潔。
頸聯(lián),“木上座”指的是手杖,很少有人會用竹子來作手杖,詩人用這一點(diǎn)來說明竹子不愿攀附。“空余聽法石於菟”化用的是《高僧傳》中的說法,於菟指的是虎,是說竹子寧愿在虎狀巖石旁,聽人說法。

最后的尾聯(lián),更是有趣,是一種很詼諧的說法。竹子以秋色、月光、清風(fēng)為餐,飽食人間。很顯然,到最后這兩聯(lián),詩人已經(jīng)不只是在詠竹了,而是寫同自己一樣,灑脫而又高潔的雅士。
據(jù)《宋詩紀(jì)事》記載,當(dāng)年黃庭堅(jiān)看到這首詩后“見之喜,因手書此詩”,他親自手書抄了下來。而后在《僧寶正續(xù)傳》一書中又記載,當(dāng)時黃庭堅(jiān)還表示:頗恨東坡不及見之。黃庭堅(jiān)是蘇軾的弟子,這是在說蘇軾沒看到這首詩,當(dāng)真是可惜了。

這首詠竹詩,之所以會如此受待見,原因就在于它與一般的詠竹詩不太一樣。首先,它的語言是極為詼諧生動的,后幾句都是用對比,寫出了竹子的高潔之氣。其次,詩中多次用典,卻渾然天成,不著痕跡,十分高明。
慧洪覺范平生存詩頗多,光是絕句律詩一類他就寫了1200多首,詞作也有21首收錄在《全宋詞》中,除此之外他還擅長寫散文和序文。而且與一般的詩僧不一樣,他是幾乎所有題材都寫,除了寫禪詩,他還會寫愛情詩,算得上是一個文壇全才了。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找一些他的愛情詩來讀一讀,會發(fā)現(xiàn)從他的角度來看愛情,也是頗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