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說:“好的人生,從好好吃飯開始;好好吃飯,也就是好好愛自己?!?
深以為然。
吃飯無論任何時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人生一件頭等大事。
好好吃飯,倒不是說整天要吃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而是要有著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不要饑一頓飽一頓的,把吃飯當成一種應付差事、無關緊要的事。
相信一個連飯都不能好好吃的人,不僅不會成功,甚至連人最起碼的健康也很難保證。
人生最美是團圓。
人生最開心的事莫過于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開開心心地吃飯。
可生活中也總有一些不好好吃飯的人。究其原因,也不是窮,而是懶惰。
如有的年輕人為了玩的嗨,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也有些歲數(shù)大的人退休本也沒什么事,但為了省事,一天也只吃兩頓飯或是一頓飯的,生活處于應付著狀態(tài)。
這些情況短期也許對身體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但時間長了,定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滋生出不少疾病來,付出慘重的代價。

吃飯從來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事,它比人生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重要。
好好吃飯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對生活最好的尊重。
真正美好的人生,無一不是從好好吃飯開始的。
細數(shù)歷史上的許多名人,他們不僅是專業(yè)領域的行家里手,還是美食領域的“吃家”,把平淡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有滋有味,很是令人羨慕。
蘇軾,不僅在詩、詞、散文、繪畫、書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他發(fā)明的“東坡肉”至今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他喜歡的菜肴材料還有各種魚,關于河豚,有詩云“正是河豚欲上時”。
晚年興趣轉向素食,尤其是蔬菜、水果。

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的詩句把京城那些貶他的反對派氣得頭頂“冒煙”。
同樣,汪曾祺也是一位文壇泰斗,對食道也頗為精通。
他若與人談起吃來,會喜形于色,興致不亞于寫小說。
他有一癖好,就是每到那個地方不是逛書店,而是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
他不僅喜歡逛,還喜歡買材料自己做,讓很多人很是羨慕。
人生雖然有很多的事要做,但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吃飯。把飯吃好,身體養(yǎng)好,自會有更多的詩與遠方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