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2-10-14 10:47:47 訪問次數(shù):727
富人對于窮人的評價,永遠是兩個字“懶惰”,如果不是他們好吃懶做的話,也不可能把日子過得稀里糊涂,會窮得叮當(dāng)響。關(guān)于這樣的評價,讓人聽了是很氣憤,不過話又說回來,富人不見得有多高明,自然這樣的評價也就顯得蒼白無力,僅用“懶惰”二字就概括窮人,那自然是沒有說服力。我見過很多的窮人,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更加勤勞,也更加真誠,可能正是由于他們的純樸,不會像商人那樣不擇手段,才過得很平淡,日子不如那些富裕的人家。
一個人無論是在哪一個階層,那都應(yīng)該是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無論是富人,或者是窮人,那都是這個整個主體的一部分。只有愛是相通的,有的愛的人自然懂得尊重,也懂得如何去用愛去感化他人。我特別喜歡唐詩,一些作品充滿了大愛,有著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譬如李紳的《憫農(nóng)》;顏仁郁的《農(nóng)家》,崔道融的《田上》等等,那都是充滿了愛,給予了普通民眾最深沉的愛,這樣的作品最是讓人感動。
筆者今天要重點推薦崔道融的《田上》,這首詩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讀過,其實從這么一首小詩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骨子里的大愛精神,還有他對于農(nóng)民的尊重,當(dāng)時詩人正是在夜里冒雨趕路,見一老農(nóng)還在地里耕作,于是寫下了這么很感人的作品,每一句都充滿了大愛,可見詩人有著高尚的品格,從而也是感動了無數(shù)的讀者,成為了一首比較獨特的作品。
《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崔道融自號東甌散人,唐朝著名的詩人,不過歷史上關(guān)于他的記載少之有少,所以他的生平現(xiàn)在難以考證。這是一首有著大愛精神,有著悲天憫人的作品,當(dāng)時詩人正是看到老農(nóng)在半夜冒雨耕作,這件事情讓他感觸很深,為此在這首詩中,他給予了農(nóng)民最深沉的贊美,肯定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種優(yōu)秀的品德,也是讓詩人非常的感動,為此在這首詩中處處可見詩人的一片深情。
農(nóng)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沒有保障,世世代代在地里討食,這群人可能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們很純樸,沒有商人們那種不擇手段的下三濫。很多人可能會說,農(nóng)民正是不懂得這些手段,才把日子過得很貧窮,要我說如果這個世界的人都不擇手段的話,那么人類的未來就真的沒有希望了。他們窮但是他們窮得有骨氣,這也是農(nóng)民最可愛的一個地方。
崔道融這首詩寫得很感人,開篇兩就寫得很生動,同時也把老農(nóng)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春天里的雨水很足,地里的都盛滿了水,即使是那些在高處的農(nóng)田,也都灌滿了水,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農(nóng)民為了搶種,披著蓑衣冒雨在地里勞作,已經(jīng)是半夜還在耕地。最后兩句更是直抒胸臆,描寫得更為深情,人和牛都已經(jīng)精疲力盡了,可是天還沒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