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這兩座現(xiàn)代地標建筑,曾不約而同地借鑒過一處清代古建筑的構造。
“鳥巢”借鑒了該建筑的環(huán)形編織結構,將建筑物的外立面、屋頂融合為一個整體,里面的設施如餐廳、客房、商店和衛(wèi)生間各成獨自控制的單元。
“中國館”借鑒了該建筑物層層疊加的柱子和斗拱。
這棟古建筑就是位于浙江省紹興市的“斯氏千柱屋”。

“千柱屋”,因屋有千柱而得名,由當?shù)匾晃桓簧趟乖褰ㄔ煊谇宄螒c年間。
在紹興市諸暨地區(qū),這種建筑造型并非斯元儒獨創(chuàng),由于當時江南有比較濃厚的宗族文化意識,很多村落都建有類似的房子,同姓人家把房子連接著蓋在一起,多家人共用天井、回廊、圍墻,形成一個類似于現(xiàn)代住宅小區(qū)的整體建筑群,被稱為“臺門”,與福建的“圍屋土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某種意義上,“斯氏千柱屋”這棟古建筑中蘊含著當時江南地區(qū)盛行不衰的宗族文化,代表了當時人們“聚族而居、家風永續(xù)”的傳承精神。
1、一千多根柱子建成一個村落
紹興市諸暨東白湖鎮(zhèn)斯宅村有多處臺門,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要數(shù)“千柱屋”。
這座屋子是磚木結構、占地面積6900多平方米,以正廳為中軸線,兩側共有10個大天井、36個小天井,分割出118間屋子、32條弄道,到處四通八達。

全屋由1322根柱子支撐,氣勢恢宏,十分敞亮,整村的斯氏居民都住在這座房子里,配置也很完善,從私塾、祠堂到磨坊、柴房一應俱全。
各院落之間,以檐廊連接溝通,每家人家都有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串門來往時,房子與房子之間卻又有長廊相連,互不隔斷,因此,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下雨下雪,“千柱屋”居民去上學、串門、拿雜物都像在自己家房間里走動一樣,仿佛一座迷你的城堡。

在屋內(nèi),無論去哪個角落都可以實現(xiàn)“晴不見日,雨不濕鞋”,哪怕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在這座“千柱屋”里也完全不必撐傘,就能走遍家家戶戶。
斯元儒幼時家境貧困,出外學生意、運營多年,帶了千萬兩白銀回鄉(xiāng),曾因捐獻之功獲得朝廷圣旨賜建“樂善好施”牌坊一座。
在清朝,“樂善好施”牌坊并不多,在安徽黃山市的棠樾牌坊群里曾有一座皇上圣旨賜建的“樂善好施”牌坊,那是獎賞給著名的徽州鹽商鮑淑芳、鮑均父子的,當時淮河、黃河水災,鮑家父子集合眾鹽商捐獻了300萬兩白銀,自家也先后多次捐獻了十幾萬白銀,才由徽州府督撫向朝廷請命,獲得圣旨施表建坊。
以此推算,斯元儒的捐獻應該不小。
而對斯元儒財富的來源,多年來史學家們議論紛紛,以他能夠建造如此規(guī)模的“千柱屋”大宅來計算,斯元儒的富裕程度不比當時的徽州鹽商低,而鹽商是世代相傳、憑朝廷發(fā)給的鹽引子致富的,相當于是壟斷行業(yè),斯元儒做什么生意能突然暴富?
此外,斯氏千柱屋的建筑結構與其他臺門的宅院不同,顯示出一種等級森嚴的格局,整個千柱屋成南北方向,到處四四方方,正廳位置位于中軸線上,左右各8個四合院、5個大天井,左右還各有18個小天井,嚴格區(qū)分了居住者的身份等級,儼然像是一個縮微版的“宮廷”,而不像其他臺門內(nèi)那樣,到處錯落著大小不等、規(guī)劃不一的各類房屋庭院。
事實上,斯元儒的后代斯華國曾建造過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華國公別墅”,但建筑風格就與“千柱屋”完全不同,與其他紹興臺門式建筑沒什么區(qū)別。

華國公別墅
如果斯元儒的身份真的是一個商人,他為何會如此介意尊卑劃分?為何會把“千柱屋”內(nèi)的1百多間房子按王公貴族宅院的布置那樣分成三六九等呢?
2、太平天國寶藏的傳言
當時,有一種傳言曾稱斯元儒與太平天國的寶藏有關。
據(jù)說,忠王李秀成當時并未遇害,而是隱居到了深山老林,他身邊有個姓史的親信,曾奉命幫他在外悄悄修屋安置,城破前后,還曾將太平天國的圣庫寶藏搬運出來埋藏。
太平天國起義軍自“金田起義”時起一直實行“圣庫制度”,凡太平天國的官兵不得私藏財物,不管是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還是打仗繳獲的金銀得通通上交給“天朝圣庫”,私藏錢財超過5兩銀子的會被處死,這導致太平天國的“圣庫”里金銀堆積如山,曾國藩曾在給朝廷的奏折里說:“洪逆之富,金銀如海”。
這也是湘軍拼命攻打當時太平天國都城南京的原因之一:“圣庫”里席卷6百多座城池獲得的財物已成為天文數(shù)字的寶藏。
而1864年湘軍攻破南京時,首先直奔“圣庫”,卻發(fā)現(xiàn)庫里早已被搬得空空如也,幾乎什么也沒留下,這筆傳說中的“圣庫寶藏”被轉移到了哪里,至今一直無人發(fā)現(xiàn),民間有人認為,斯元儒的暴富與此有關。
不過,據(jù)當?shù)乜h志記載,斯元儒生于1753年,1832年,他以79歲高齡去世,而太平天國是1851年興起、1864年滅亡的,這條時間線對不上。
然而,當?shù)乜h志上對斯元儒建造房子的事卻只字不提。
斯氏“千柱屋”前后花了十幾年時間建造,耗銀幾十萬兩,在當時絕對是一個震動鄉(xiāng)里的浩大工程,一般的財力和背景根本蓋不了這種豪宅。
事實上,浙江留存至今的清代建筑里沒有超過其規(guī)模的。
而當?shù)乜h志、斯氏宗譜從沒有提及斯元儒蓋“千柱屋”的事,這讓人不得不浮想翩翩:為何這座房子的來歷顯得如此神秘?
難道說,這房子真是忠王李秀成的史姓親信悄悄修建起來的,好安置李秀成來隱姓埋名生活的?也因此,這座“千柱屋”建造過程隱秘,也不能真正算是斯氏家族的臺門?
李秀成曾駐軍蘇州多年,他喜愛江南園林式建筑,曾在蘇州拙政園隔壁建起規(guī)模宏大的“忠王府”,與拙政園連為一體,其王府主要設于中路,有儀門、工字殿、后殿以及花園。
為了建成這座氣派非凡的“忠王府”,他征集成千工匠,讓匠人們?nèi)瓴恍貙ψ菊@進行改建、擴建,最終將拙政園改建為包括官署、庭舍、園池在內(nèi)的“綿亙里許”的忠王府。
李鴻章占領蘇州后,進入李秀成的忠王府,曾經(jīng)感嘆:“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園三四所,戲臺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
在駐扎蘇州期間,李秀成多次揮兵為“天京”(今南京)解圍,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李秀成護幼主逃走時被俘,終遭殺害。
而史學界曾有一種說法,認為李秀成并未遇害,而是在太平天國滅亡后遠走高飛、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聯(lián)系起太平天國“圣庫寶藏”之謎,的確讓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3、“千柱屋”里的神秘現(xiàn)象
斯元儒帶著巨額財產(chǎn)還鄉(xiāng),也有著自己的一種社會理想,他想讓斯家子弟世世代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為當?shù)嘏d旺的詩禮人家,代代都能涌現(xiàn)人才。
因此,“千柱屋”內(nèi)的設計理念處處透著“富而好儒”、“代代興旺”的期待。
在書房門口種著兩棵巨大的盤槐,已成為不可多得的古樹名木,兩棵盤槐均曲虬橫臥,一棵外形如同青獅,一棵外形如同白象,十分罕見。
此外,千柱屋還有很多與儒家有關的匾額和雕刻:正廳兩側均用青石刻著楷書堂名,至今能看到“孝廉方正”、“彤管重輝”、“一枝挺秀之軒”、“石澗聽松之館”等匾額字樣,體現(xiàn)著建造者對后代子孫的殷殷期望。
正廳青石門額上,以篆體刻著“于斯為盛”四個大字,這取自孔子的《論語》,意思是此處人才最多,也巧妙地將斯氏家族的姓氏融合了進去,寓意深遠。
除此之外,千柱屋里到處重檐斗拱,石雕、木雕、磚雕十分富麗,設計中藏著不少神秘的細節(jié)。
“千柱屋”,顧名思義,應當有1000根柱子,可當?shù)乩先苏f,他們從小就數(shù)過這些屋里的這些大柱子,數(shù)來數(shù)去發(fā)現(xiàn)只有999根柱子,這第1千根柱子到底在哪?是否能揭示寶藏之謎?
當時,有關部門曾找來專業(yè)的測繪隊進行現(xiàn)場勘查、測繪,結果發(fā)現(xiàn)斯氏“千柱屋”共有1322根柱子。
原來,老人們所指的柱子是指落地柱子,共計999根,測繪隊是將不落地的支撐柱也計算了進去。
但這樣來看,其實“千柱屋”根本不存在第1千根落地柱子,就是由999根落地柱撐起來的豪宅。
斯家后人中還流傳一些關于“寶藏”的說法,一是“三角形天井”,二是“百馬圖”,三是“百年井”。
據(jù)說,千柱屋內(nèi)有個神秘的三角形天井,只要找到這個三角形天井,就能找到發(fā)現(xiàn)太平天國寶藏的線索,而事實上,千柱屋10個大開井、36個小天井均是四四方方的天井,沒有一個是三角形的。
千柱屋進門處有個青磚影壁,上面號稱雕刻著《百馬圖》,但斯家人也數(shù)過,影壁上只有60匹馬,有人猜,這張圖會不會就是一張尋寶圖,關于寶藏的線索是否就藏在里面?可無論他們拿水噴、拿風扇吹,都沒發(fā)現(xiàn)影壁上藏有隱形圖案,另外那40匹馬藏在何處?這張圖是不是藏有尋寶線索?也成了口口相傳的傳說,找不到任何根據(jù)和出處。
而千柱屋內(nèi)的一座古井也讓人感到有些不尋常,這座開鑿了兩百年的水井,至今沒有干涸、也從不溢出井口,不管是住的人多還是少,也不管是雨季還是晴天,這口無人管理的古水井始終不干不溢、保持著固定的水面位置。
多年來,盡管傳聞不斷,人們有著各種猜測、假設和探尋,也始終沒能發(fā)現(xiàn)所謂的“太平天國寶藏”,而擁有大量古建筑的斯氏村已經(jīng)成了當?shù)刂穆糜蝿俚?,每年春天,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都有大量游客蜂擁而至,欣賞這位于深山老林中的一片宏大如王宮的精美建筑物,為這座古建筑留下一張張不同角度的照片。

雖然傳說中的“太平天國寶藏”一直無處尋覓,斯氏“千柱屋”卻已經(jīng)成了一個日漸引人注目的寶藏。
如今,不但京滬兩地的地標建筑“鳥巢”、“中國館”都借鑒了它的構造、引用它的建筑元素,千柱屋還被定為全國3A級景區(qū),引來了熙熙攘攘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