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才華橫溢的人,雖然古代不提倡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這也阻止不了一些有學識的女性發(fā)揮出自己獨有的光輝。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宮素然就是其中的一個。

由于正史上沒有留下宮素然的文字資料,所以關于她的具體情況一直眾說紛紜。例如她的祖籍就有三種說法:一是河北定州說,二是貴州鎮(zhèn)遠說,三是河北正定說。宮素然不僅是一個有名的畫家,也是一個女道士。雖然宮素然的畫作肯定不少,可惜只有一副傳世,即《明妃出塞圖》。
宮素然在作畫的時候,主要用到的手法為白描。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白描多半是中鋒直懸的線條最難遒勁,故極易見畫者之功力。
歷代畫家名手輩出,傳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趙孟頫出于李公麟,李公麟出于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之一系。如馬和之、馬遠,則出于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為其二。

《明妃出塞圖》于清朝咸同年間流入日本,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畫面描繪西漢元帝時,王昭君遠嫁匈奴單于,出塞和親跋涉塞外路上的情景。作品描繪的雖是漢代故事,但圖中人物均為女真族裝束。
畫面背景荒涼,沒有樹木山川,主要通過人物情態(tài)和風沙來表現(xiàn)出塞外景象。該畫人物形象刻畫極為真實生動,筆墨技巧純熟,線條勾畫細致流暢,是一件難得的傳世佳作。

圖中兩人策馬前行,一人肩扛黑色旗,塞外朔風正厲,飛沙撲面,兩人均縮頸弓身,其中一人抬臀遮擋風沙,連馬也都低首緩行;王昭君與一女侍騎馬隨后,昭君身穿胡服,左手上舉置于頷下,神態(tài)從容,兩馬夫在前徒步攬步,女侍手抱琵琶轉(zhuǎn)頸以避寒風。
其后一組由三名漢吏四名胡使作護送,人馬聚攏在一起,漢官員持重端肅,匈奴武士粗獷強悍,呵凍衙寒而行,衣帶、發(fā)辮隨風飄舉。最后一人駕鷹策馬殿后,并有獵狗隨行。

宮素然的立意和構圖,以及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著力刻畫,全面展現(xiàn)了自己作為女性的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較深的文學修養(yǎng),用實際成果證明了女性的才華,也奠定了自己作為古代第一位女畫家的地位。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宮素然的畫作中,看出她剛強的一面,她借王昭君出塞的這一歷史典故,告訴世人,女子雖然沒有男子這么強壯的身軀,但是也可以為歷史作出巨大的貢獻,其能力從來都不容世人小看。

當然她的畫作也體現(xiàn)出,古代女子的無奈,為了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有時候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大局,成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國家的一個工具。
女人畫女人,又是第一次,這在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有著不尋常的特殊意義。今天作為歷史信息來說,我們保定的這位女畫家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參考資料:《宮素然和她的明妃出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