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3-2-3 12:41:03 訪問次數(shù):612
“當(dāng)官者,得民心即是得到一切?!?/strong>
歷史上的清官與好官,一直以來都是流芳千古的存在,宋朝的包拯,明朝時期的海瑞,直到今天依舊還有著不少人銘記,對于《少年包青天》以及《大明王朝1566》的熱播,就足以證明這一問題。
但還有一位清官,他出生晚清年間,雖然知道他的人不算多,但他遺留下來的傳說,卻是讓人動容:晚年的他,辭官后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伙土匪,這伙土匪搜遍了他的行李之后,不料得知他的真實身份,結(jié)果一邊哭著一邊送了他30里路,可見這位老人是多么得人心。
他就是“張難先”,一位擁有著傳奇人生的人。
1874年,張難先出生了湖北沔陽,也就是如今的仙桃,他一生之間經(jīng)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的成立,中國100年中最為重大的幾次變化,盡是被張難先看在了眼里。
跟大多數(shù)英雄人物一樣,張難先從小便是有著一副聰明的頭腦,自小便是愛博覽群書,因此在同齡人眼里,張難先算得上是一位頗為出眾的少年,當(dāng)時清朝的腐敗,張難先對其可以說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于是,張難先便是很早就意識到,只有好好讀書,才有機會拯救羸弱不堪的清政府。
縱觀張難先的一生,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態(tài)度也有傲骨之人,在清朝當(dāng)局之時,他敢于公開反對清朝,這就足以是一種勇氣,畢竟,他何嘗不知道他面對的是一個何等的龐然大物呢?
畢竟,張難先在任何事情上,在理性的前提下,敢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本就是一種難得的勇氣。
據(jù)說在張難先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因為考場上有人參與舞弊,而考官看了也沒有絲毫作為,因此張難先便是立馬罷考,想必在張難先看來,如此腐敗的考試,那就不參加也罷。
但此時張難先的家中,他的父母已經(jīng)去世,擺在他面前的又是一道大難題,該如何走自己接下來的路呢?經(jīng)過幾番輾轉(zhuǎn),張難先來到了武漢,加入了一個反清的團體。
當(dāng)時張難先便是覺得,清朝一日不覆滅,百姓們恐怕就難以有像樣的日子,加入這個團體之后,張難先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目睹烈士們的死亡,一場場勝利,幾乎都是無數(shù)先烈們用鮮血跟犧牲換來的。
1928年,年過半百的張難先擔(dān)任了武漢財政廳廳長,張難先在眾人眼里,一直都是一位公私分明的人,直到今天,都還有人覺得張難先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之人。
但在官場上,被人從背后捅刀子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張難先也被人冤枉過貪污,于是上面便是派人來到了張難先的家里,結(jié)果卻是發(fā)現(xiàn)張難先家里根本不富裕,就連喝水用的水杯都使用過好幾年的了。
而且在當(dāng)?shù)匕傩盏脑u價中,張難先就是一位和藹的老爺爺,根本聽不到一句關(guān)于他的壞話,因此張難先的貪污事跡,便是不攻自破了。
張難先都是百姓口中的好官,能夠遇到張難先這樣的人,當(dāng)屬人們的幸運,到了張難先辭官的時候,他并沒有興師動眾讓人護送自己,而是一個人步行在鄉(xiāng)間小路上,不料便是遇到了一伙土匪,氣勢洶洶殺氣騰騰,一看就是來劫財?shù)摹?/strong>
還被等張難先說話,土匪們便是將張難先的包袱搶了過去,結(jié)果“張難先”名字露了出來,土匪一看到這個名字,整個人都傻了,但土匪依舊不死心,還堅持說著張難先包袱里一定藏了錢,結(jié)果翻遍了包袱,除了一塊懷表,跟幾張用作路費的小票,根本沒有找到其他任何值錢物品了。
一轉(zhuǎn)眼,土匪便是被張難先的清廉所感動,流著眼淚送著張難先走了將近30里路,畢竟一個真正對百姓好的官,怎能不會得到百姓們的尊重呢?
張難先給人的影響是,做人不一定要有多圓滑,但堅持自己的底線是最為重要的,更何況一個圓滑的人,還會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張難先生于亂世,卻還能一直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這就足以是一種難得,永遠都是值得人們的學(xué)習(x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