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物道
先講個一千多年前的故事。
那是什么時候?是唐朝,是一個隨便擲出一個名字,都在詩的天地里星光熠熠的時代。
有一個叫張打油的人,在一場漫天大雪后,山都白茫茫了,院子里的狗正跑得正歡,他突然詩興大發(fā),念了一首《詠雪》:
這首詩,用現(xiàn)在的話來點評叫很接地氣,也不怎么講究平仄,不過是押韻的。
標題是《詠雪》,可是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雪,可是處處都是雪。
比如遠處的山,是白花花一片晃得看不清,近邊的井口是個黑黑的窟窿,黃狗的毛發(fā)變得白色。
更好笑的是這句“白狗身上腫”,白狗上壓了一塊塊白雪,不是腫是什么?
當然,那時候張打油吟出這首詩,并沒有想到它就像一道閃電,“轟隆”炸開了詩詞界新的大門,從此中國的詩詞版圖上有了一個新的詩體,叫“打油詩”。
一首好的打油詩,都有讓人發(fā)笑的功力,關鍵在于你有沒有那份機智的幽默感。

生活嘛,不過是笑笑別人
再被別人笑笑
今天很多人喜歡玩自黑,就是自嘲的意思。
古代人互黑起來,也是毫不手軟。
明朝的第一才子解縉,是個打油詩高手。
18歲那年,他在鄉(xiāng)試中考上了第一名。
那天,天正下著小雨,年少得志的他大踏步走在馬路上。
興許是太開心了,結果,“啊”地一聲,他滑倒在潮濕的地上。
“哈哈哈哈……”村里人見狀全都笑了。
解縉笑著搖了搖頭,拍了拍早已濕透的衣裳,人還是不能太得意啊,出口念道:

02
遇到危機,聰明人靠跑
勇敢的人靠幽默
打油詩還是歷史上有名的高情商好工具,尤其是陪伴在帝王身邊的人們,需靠一點急智。
解縉馬上答道:“吾皇昨夜降金龍。”
解縉頭一點,不假思索地說:“化作仙女下九重?!卑抵兴闪艘豢跉狻?/span>
解縉皺了眉,接道,“料是人間留不住?!?/span>
解縉點點頭,答道,“翻身跳到水晶宮?!?/span>
他又補了句,“天上王母下凡塵”,妙哉。
啊,兒子們覺得非打不可了。
他卻笑瞇瞇,“偷來蟠桃獻母親”。大家都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03
世界那么大
看透了何必要說破
打油詩還有一強大的功能,是嘲諷。
世界那么大,總有不平事,無須罵罵咧咧,不如輕輕松松地點破就好。
也許是天下起大雪時,即使你說不出“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也能說“白狗身上腫”。
也許是去給老人祝壽,不會只有一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也會開個玩笑說是“天上王母下凡塵”。
也許是吃到不好吃的飯菜,不是直說難吃,而是優(yōu)雅地打個啞謎,“大雨嘩嘩飄濕墻”,給人面子,又機智地點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