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3-9-5 10:46:44 訪問次數:608
有句俗語說的好:“慈不帶兵,義不養(yǎng)財?!?/span>
心慈手軟、做事優(yōu)柔寡斷,這樣的人很難打贏勝仗;太講義氣、仗義疏財,這樣的人很難發(fā)大財。
世間萬物,皆有其度,這是處世之道的大智慧。
“慈不帶兵,義不養(yǎng)財”,蘊含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俗語的后兩句更為經典。
若能讀懂,必定受益終身,人生順遂。
1.慈不帶兵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中講:“慈,故能勇;儉,故能廣?!?/span>
以仁慈之心善待一切,便能英勇善戰(zhàn),無所畏懼。
可有句老話說的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戰(zhàn)爭時代,戰(zhàn)事殘酷,若將領太過仁慈,不夠決斷狠辣,稍有不慎,便會反戈一擊,丟掉性命。
楚漢彭城之戰(zhàn)時,劉邦大敗而逃,性命危及之時,楚將丁公不忍殺死劉邦,便放他一馬。
后來項羽兵敗自殺,劉邦當上了皇帝,當年放他一馬的丁公前來投靠。
他以為劉邦定會念及往日的恩情,給自己個一官半職。
怎料,劉邦下令將其斬首,理由是他當年對楚王不忠,令楚王戰(zhàn)敗自殺,這樣的人只能處死,何敢再用。
正如孫子所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strong>
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機稍縱即逝,一味仁慈只是婦人之仁,最終只會誤了大事。
而一個合格的將領,定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強大的軍心和戰(zhàn)斗力。
《莊子·人間世》中講:“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span>
心中有道義的人,四海之內皆兄弟,朋友有難,便傾其所有,仗義疏財。
這樣的人,雖然值得深交,但在競爭激烈的商場很難奪得一席之地。
有一位開酒樓的富商,他樂于助人,出手闊綽,不論哪個朋友有難,他都毫不猶豫得將錢借出,礙于面子從不讓人寫欠條。
一日,富商的酒樓需大筆資金周轉,于是他便去找朋友討債,朋友卻以母親病重為由拒絕還錢,富商覺得他十分可憐,便放棄了討債的念頭。
而其他朋友也都以自己有困難為由回絕了他,他只能變賣家產,彌補酒樓虧損,一夜之間諾達的家產化為烏有。
俗話說:“商場如戰(zhàn)場?!?/span>
古往今來,商人都是逐利的。
在商場上,大部分人都將利益擺在第一位,在利益面前根本顧不上什么是道義。
而太過注重道義的人,往往將錢財視為身外之物,是賺不到錢的。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中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span>
上天公平毫無偏私,但卻會眷顧善良之人。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為官之人若太過善良,不但不能成事,還容易被人算計利用。
梁下是京城巡撫,當時他負責查一宗命案,在掌握了最終的真憑實據后,本打算按規(guī)定將嫌犯李氏父子處死。
可在這個時候,李氏父子跪在梁下面前求情,想讓他放過自己。
梁下的善良是出了名的,便答應放過他們,沒想到李氏父子假意感激,在茶中下毒,將梁下滅口,以絕后患。
官場上本就充滿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而善良之人不愿隨波逐流,不懂左右逢源,疏于人情世故。
難免會遭人陷害,因此很難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
4.情不立事
老子有云:“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柔者,不辯?!?/span>
善于打仗的人,不會輕易被惹怒;善于勝敵的人,不會隨意與之起沖突;善于處事的人,不會肆意辯駁。
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矩和處事方式。
正所謂:“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人若是太過感情用事,毫無原則可言,這樣的人無法成就大事。
三國時劉關張?zhí)覉@結義,情意深重。
后因關羽的失誤,孫吳的狡猾,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于是劉備起兵伐吳,眾人勸說不可感情用事,可劉備卻一意孤行,最終落得萬劫不復。
從古至今,但凡有所成就之人,大多思慮周全、做事果斷,他們懂分寸,知進退。
從不被任何情感所牽絆,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否極泰來,成就一番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