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北大中文系主任畢業(yè)致辭:我對“文氣”的理解,是“文士氣”,而不是“文人氣”

發(fā)布日期:2021-7-14 18:11:37 訪問次數:1006

何為“北大中文精神”?

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杜曉勤在2021屆學生畢業(yè)致辭中說:

“北大中文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獨特精神魅力尤其是具有“文氣”的人。我對“文氣”的理解,是“文士氣”,而不是“文人氣”。

有“文氣”,或者說有“文士氣”,不僅是說我們能夠“妙手著文章”,不僅是說我們比其他學科的畢業(yè)生更懂得吟詠、欣賞、研究或者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等美文,更是說我們在需要之時,能夠“鐵肩擔道義”,為民族發(fā)展、社會公義挺身而出,“文以明道”,“以身行道”。

在變動不居的時代,在紛紛擾擾的社會,諸君如果能夠不與時俯仰、隨波逐流,仍然潔身自好、高標獨立,則不僅有“文氣”,而且有“風骨”了,才不枉在北大中文學習過。


可愛的各位畢業(yè)生同學、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來賓和辛苦多年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這個仲夏時節(jié)難得涼爽的上午,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21屆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典禮,熱烈慶祝各位同學圓滿完成學業(yè)并順利畢業(yè),歡送部分同學走出校門,開始人生新的征程。

因此,我要向畢業(yè)生諸君衷心道賀一聲:“畢業(yè)快樂!”還要向各位家長和老師們衷心道謝:“你們辛苦了!”

在此離別之際,在此陽光大廳,同學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幾年前剛進校時的懵懵懂懂,尤其是在這同一地點舉行開學典禮時的熱鬧與興奮,還可能會感嘆著自己在燕園所度過的青春歲月與成長中各種苦樂(正如剛才播放的畢業(yè)生風采視頻所呈現的)。

而我,作為你們的老師,則想在歡送諸君畢業(yè)離校之時,提醒各位:從今以后,無論走到哪里,你們身上都會烙著一個印記——“北大中文人”,而你們則成為“北大中文精神”的一個個天然載體。

那么,何為“北大中文精神”呢 ?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所談,也只是我個人對“北大中文人”應具精神品格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與諸君共勉。

我認為,“北大中文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獨特精神魅力尤其是具有“文氣”的人。

我對“文氣”的理解,是“文士氣”,而不是“文人氣”。我從事古代文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多年,向來不喜歡“文人”一詞,一方面是受到“文人相輕”、“文人無行”等傳統(tǒng)說法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看到古代和現當代有些舞文弄墨之人,有“文名”而無“文行”,因此打心底不喜歡所謂的“文人”一詞。在寫文章和講課時,我總喜歡用“文士”一詞指稱我所敬仰的正直而有氣節(jié)的作家。有“文氣”,或者說有“文士氣”,不僅是說我們能夠“妙手著文章”,不僅是說我們比其他學科的畢業(yè)生更懂得吟詠、欣賞、研究或者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等美文,更是說我們在需要之時,能夠“鐵肩擔道義”,為民族發(fā)展、社會公義挺身而出,“文以明道”,“以身行道”。

我們是“北大中文人”,所以我們“文雅”,我們“文秀”,但我們并不“文弱”。

我們是“文士”,而不是“文人”。因為,“士”自古以來就有一般意義上的“人”所不具的崇高精神和獨立人格。

《論語·里仁》篇云:“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朱熹解道:“心欲求道,而以口體之奉不若人為恥,其識趣之卑陋甚矣,何足與議于道哉?”(《論語集注》卷二)

從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的諸君,今后當不會有生計問題,或者說應該都會有不錯的生活圖景和人生前程。但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的蕓蕓眾生中,我們更要堅守“中道”,將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事業(yè)發(fā)展,與社會文明的提升進步、與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與人類道義的建立弘揚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即便一時處于人生低谷,也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論語·述而》篇又云:“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對于孔子的這段話,古今學者多有歧解。在今天這個場合,尤其是對將從北大中文畢業(yè)的諸君言,我愿意采用錢穆先生的說法。錢穆先生在《雙溪獨語》“篇十三”中說:“道、德、仁、藝四者之于人生,雖有本末大小輕重緩急先后,然亦一氣相通,一貫相承,不可或缺。” 這就是說,要成為真正的“士君子”,首先要“志于道”,而只有“據德”“依仁”“游藝”才能“達道”。錢穆先生又說:“鉆研文學者,雖是以游于藝為尚,然終與依仁據德不能大相背,只在志道之廣狹與高下之間有差別。如阮籍之與陶潛,李白之與杜甫,其詩品之主要區(qū)分即在此。”

從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的諸君,自然是人們心目中的“士君子”。我們有部分同學將以語言文學研究為志業(yè),另一些同學則會從事其他工作。無論是什么行業(yè)、什么工作,都可以說是一種“藝”;畢業(yè)之后,你們將要運用的在校期間所學到的各種學科知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格意義上說,也只是一種“藝”。對諸位有志于道的“士君子”而言,“藝”之高下,固然重要,但“德”(德行、精神境界)、“仁”(仁愛、悲憫之心)更可貴。若干年后,北大中文系和老師們不會單以“藝能”之高下、成就之大小來判斷你是否“成功”,老師們更看重諸君是否能夠“據德”“依仁”,是否一直葆持君子之德、仁者之心。

在變動不居的時代,在紛紛擾擾的社會,諸君如果能夠不與時俯仰、隨波逐流,仍然潔身自好、高標獨立,則不僅有“文氣”,而且有“風骨”了,才不枉在北大中文學習過。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到各個國家,小到各行各業(yè),均呈千舟競發(fā)、百舸爭流之勢。所有在座的諸君,無論是即將邁出北大校門走上工作崗位,還是即將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研究,此刻展現在你們面前的,無疑是一個充滿無限希望和美好際遇的時代。

因此,我想把你們學過的李白《行路難》其一詩中的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鄙愿膬蓚€字,作為臨別贈言:

“長風破浪正此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謝謝各位!祝福諸君!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