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fā)展史中,現代較之于古代,拋開其他的不談,光就其文學史上發(fā)生的變化就不計其數。但有些人生的道理,卻是古今通用。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笨v觀歷史長河,古人為我們提供了眾多可供參考的金玉良言。如古人常說的“家有四樣,一生白忙”,其間就蘊含了豐富的哲理。若能以此為鏡,會否有些益處?
“家有四樣”具體是指哪四樣呢?
其一,沾染惡習。
何為惡習?簡而言之就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賭博、酗酒等為之成癮之事。并不是說這些東西沾不得,也不是說這些習性天生就被冠以了“惡”的名頭。
所謂過猶不及,若是某個習慣讓人為之成癮,便極有可能失了本來僅僅是為了點綴生活的心性。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因酗酒賭博而惑人心智,導致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現象大有人在。故而將那些人們難以克服的貪欲歸為惡習,以此來警醒。
其二是為家教不嚴。
中華文化向來崇尚禮儀之家,從古至今,即便是窮人家請不起夫子教學的孩子,大人們也會對孩子有所訓誡,告知何為何為之事,何為不可為之事。有一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并形成一個家庭的理念延續(xù)下去,稱之為“家風”。

然也有些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或疏于管教,或缺乏以身作則。如一顆小樹苗,沒有及時修剪長歪了的樹枝,任由其發(fā)展,它可能就會越長越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家教不嚴,不對孩子的行為和言行加以規(guī)勸和引導,就難以樹立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便是鐘鳴鼎食之家,也遲早會逐漸衰退。
其三是兄弟反目。
古時富裕之人常常以世家大族聞名,不論是經商還是當官,甚至是皇家貴胄,都是家族中幾輩人的積累,這就需要家族中每個人的團結。古人常常家中都是好幾個兄弟姐妹,一人富裕便能夠提攜其他人,久而久之,整個家族也會越來越富裕。
相反,如果兄弟之間不和睦,相互仇視,那么家族之間便很有可能分崩離析,并逐漸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歸根究底,兄弟反目多還是利益的因素。或是爭奪家產或是爭奪權力。人的私欲占據主導,吞沒良心,也終將吞沒自己。古時權力中心的皇族,為了爭奪權力,手足相殘,斗得你死我活,最后還不是叫外人撿了便宜,積累下來的基業(yè)一朝散盡。實在是撈不到什么好處。

最后一樣是夫妻不和。
夫妻關系也一直以來都是一門大學問,和睦相處的夫妻關系不僅需要包容的心態(tài),還需要正確的方法,其次兩人要脾性相投。當然,從前古人的婚姻可是遠遠比不得現在自由,但古人對夫妻之間相處的智慧卻是沒說錯什么。
夫妻之間不和不僅會對一個家庭造成負面影響,更會對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都產生不良影響。如夫妻打架或吵架,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或者孤僻心理。長此以往,必是家不成家,家庭也會走向衰敗。
實踐出真知,我們常常需要在反復的試錯過程中獲得經驗,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同樣,古人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借鑒先輩們已經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或許在許多事情上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收獲。故而,有些古人給予我們的忠告,早知道就能早受益。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