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世間最不缺少會阿諛奉承之人了,這種人能夠靠著自己的一張嘴,獲得上司的喜愛,并因此平步青云。不過,他們這種為自己帶來利益的方式,令很多人都看不起。但是,倘若要說的話,這也確實算得上是一門本事。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為了拍馬屁,就曾經(jīng)寫過半首詩,而詩中的第一句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千古名言。

大部分的中國人都聽過一句話“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它的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用于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而這個句子的出現(xiàn),和一個拍馬屁的故事有所關(guān)系。
在北宋時期,有個名為蘇麟之人,此人在歷史上并不出名,但是他卻寫出了著名的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和范仲淹生活在同一個時間段里,兩人的生活也有所交集。范仲淹在擔(dān)任杭州知府之時,知人善用,城中大部分的人都獲得了升遷,因此給當(dāng)?shù)氐娜藗兞粝铝撕芎玫挠∠?。但是也有人不如意,比如蘇麟,因為他遠(yuǎn)在外縣工作,所以沒有獲得升遷。為此,蘇麟感到很不高興。

蘇麟深深的明白“機(jī)會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個道理,于是有一次,他便主動出擊了。蘇麟在杭州匯報完了工作之后,臨走之前,給范仲淹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范仲淹也是個聰明的人,看完這兩句話之后,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暗含的意思,蘇麟是在怪自己沒有提拔外縣的人員。為此,范仲淹也覺得自己的行為不是很妥當(dāng),于是便考察了周邊官員的情況,包括了蘇麟。
考察的結(jié)果是可喜的,范仲淹發(fā)現(xiàn),蘇麟確實是個清廉能干之人,值得重用,因此便為他升了官。就這樣,用一首詩,蘇麟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這個故事后來被記載在了《清夜錄》中,因此能夠為后人所知。
不過,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并不能夠得上是一首完整的詩歌,因此世人又稱其為《斷句》。后世之人也嘗試過想要將這首詩歌補充完整,但是不論大家怎么嘗試,卻總是覺得少了點意境。因此,直至今日,這首詩依舊只有兩句。

參考資料:《宋史》、《湘山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