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熙(1801-1860),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醇士,號榆庵、松屏,別號鹿床居士、井東居士。道光十一年進(jìn)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克杭州時死于兵亂。謚號文節(jié)。工詩書,善繪事。山水早年師法王翚,進(jìn)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于王蒙、吳鎮(zhèn)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lǐng)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于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四王以后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后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
宮爾鐸(清同治-光緒間,19-20世紀(jì))題簽條:戴文節(jié)公山水真跡。
題識:
(一)烏目擬趙善長筆,白云顏以楓湫,云頂荒寒幽杳,殆不類人境也。鹿床漫記。
(二)海天初旭。景北苑氣象。
(三)空亭老樹,似有墨井風(fēng)致。云窗傍晚作。
(四)未捉筆時不立一法,既擲筆時不留一法。比之截竹得聲,范金取影,目擊而道存者也。
(五)薄霧籠纖碧,微波織碎紅。一雙新燕子,故故罵春風(fēng)。戲?qū)懘翰ǚ盆?,輒題小詩。
(六)少陵“望岳。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乃自下望上之詞,劉須溪以為登高意豁,其趣自見,非解人語耳。
(七)天空晚色凈,路遙人意閑。夕波明滅外,知未掩柴關(guān)。臨郭恕先待渡圖并題。
(八)蠟屐尋春圖。昨夜空山聞鶴唳,今朝蠟屐犯寒來。玉煙未泮銀云護(hù),知有梅花雪底開。咸豐紀(jì)元十二月,雪窗漫作。醇士戴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