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話,納蘭性德確實是清代最牛的詞人,這句話后一般情況下不用加上“之一”2字。整個大清,能拿得出手的詞作不算多,納蘭性德寫出的精品卻并不少,也難怪當(dāng)年會出現(xiàn)“家家爭唱飲水詞”的追星現(xiàn)象。
納蘭詞傳到現(xiàn)代,也一樣擁有大批粉絲。特別是納蘭性德的愛情經(jīng)過一些影視作品的加工后,更是讓他收獲了很多少女粉。于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等句子,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在文藝青年的朋友圈。
不過,也并非人人都喜歡納蘭詞。比如我身邊有一個文學(xué)院老師,他就認(rèn)為納蘭詞雖然水平高于清代多數(shù)詞人,但部分作品也有堆砌意象之嫌。一天,吳老師在課堂上談起了唐詩宋詞,學(xué)生中一個納蘭粉便站起來發(fā)言,硬要給同學(xué)們推薦納蘭性德的一首《相見歡》,各種狂贊這首詞。
結(jié)果吳老師二話不說,翻開講義,拿出了一首李煜的同名詞,笑道:“你自己掂量一下,這才叫神作”。學(xué)生默默地看了一會兒,然后不再說話了。很顯然,她也意識到僅從這兩首詞來看,納蘭性德確實落了下風(fēng)。我們來品一品:
《相見歡》(納蘭性德)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断嘁姎g》)(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納蘭性德曾在自己的書里,多次表達(dá)了對李煜的欣賞,并模仿了他多首作品,比如《長相思》等。
上面這首《相見歡》也多少有一點模仿的痕跡,比如人家李煜是月下上西樓,他則是夕陽加上小樓西的組合。而且這蕭瑟的秋景,也和李煜詞有些重合。至于那很明顯的一個“愁”字,也是異曲同工。若說完全沒有受到李煜的影響,筆者是不信的。不過話說回來,宋代那些婉約詞的高手們,又有幾個沒受李煜的影響呢?
我們仔細(xì)來品一品這兩首詞。首先,必須承認(rèn)納蘭性德確實是一個婉約詞高手,落花、清煙,再加上一個相思的女子,一切意象的選擇都是如此凄美。而且他的描寫是由遠(yuǎn)及近的,前面是遠(yuǎn)景,中間加上抒情轉(zhuǎn)折,最后轉(zhuǎn)回到眼前教鸚鵡念郎詩。
而李煜這首詞,相對比來說意境用得要更少一些。他的詞更加直白,上樓、看月、看院子,最后再到“別是一番滋味”。這種簡單直白,是李煜的風(fēng)格。他很少刻意去營造所謂的意境之美,文字如一絲清泉一般。這讓人想到了金庸小說里的“無招勝有招”。
然而,李煜的直白卻又并非沒有質(zhì)感,其詞韻的厚重,往往就藏在那一兩個字眼里。比如“月如鉤”的“鉤”字,“上西樓”前的那個“獨”字,都是后世極為推崇卻想仿都仿不來的妙筆。
同時,如果把這兩首詞念出來,會發(fā)現(xiàn)李煜的詞明顯要更加朗朗上口。因為文字行云流水,所以他的詞很適合編成曲唱出來,而這種樂感納蘭性德是要稍遜一些的。
正如吳老師跟學(xué)生說的,李煜的《相見歡》確實是神作,納蘭性德的整體雖也不差,但與神作比起來還是差了幾分。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