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2-5-27 17:21:31 訪問次數(shù):904
論及宋代情詞,柳永、秦觀堪稱無法逾越的巨匠。柳永詞是人生失意的宣泄和排遣,常常落于歌伶堆,因而多有風(fēng)塵氣的人間況味,雖傳唱甚廣,卻為文人圈所不喜。秦觀則不然,他的婉約情詞常聚焦于一點深情,其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寫出至情之態(tài),令人斷腸。
這樣的深情文字,不僅一般人愛不釋手,就連挑剔的文人們也常常擊節(jié)稱贊。如果說,柳永詞里更多的是人生無出路的迷惘和游戲態(tài)度;秦觀詞則浸潤著對人生的透徹領(lǐng)悟。就是這一份領(lǐng)悟,讓秦觀詞美不勝收,又含情帶淚,在絕美中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悲傷。誠如人生,何來恒久的靜好,卻總有淚痕劃過的時分。笑著笑著就不覺落淚,才是真的人生。
秦觀有一首詞,最能體現(xiàn)他的這種特點,水平高,境界寬,格局大,又美中帶淚,徹悟人生。這首詞句句寫情、記夢,看似一片繁花美景,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寫美夢醒來后的惆悵落寞。當(dāng)年蘇軾讀完之后,更是傷感落淚。我們來看一看他寫的內(nèi)容:
《好事近·夢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事實上,秦觀一生,頗多坎坷。寫作這首詞時,正值被貶江南。秦觀的一生,痛苦太多、不如意處太多。這一天,他偶得一夢,夢中天高云淡,春雨山花,小橋流水,鶯歌燕舞,美不可言。醒來之后的秦觀,無限神傷、落寞,寫下了這首追憶夢境的佳作。
詞的上片,寫春路的漫游。這是一條山間小路,處處透露著春的消息。一場春雨,為小徑平添了多少花片。零落的飛花,擾動了一山的春色。氤氳在這春色之中,飄然若仙。緩緩而行,來至小溪深處,在萬籟俱靜中,突然聞聽千百黃鸝,引聲歌唱。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又為春意盎然的路途,增添了無限趣味。
詞的下片,視野轉(zhuǎn)至一碧的天空??罩酗w云化作龍飛鳳舞,蛇行千里,不斷變幻著美麗的姿態(tài)。而我,卻早已酩酊大醉,臥倒在古藤的陰下,全然不知道何處是南北。
這首詞的神來之筆,乃最后五個字:了不知南北。如今,不少人還常常把這五個字掛在嘴邊,意思是自己懶得行動,不過是為自己的無所為找一個借口。但秦觀的不知南北,顯然不是無所為,后世有詩評家認(rèn)為秦觀此處是物我兩忘,與自然融為一體。其實也不準(zhǔn)確,秦觀這首詞并非簡單講一種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而是直指人生??吹竭@一點的,首先是秦觀的知音及恩師蘇軾。
蘇軾的《東坡題跋》卷三曾記錄了這樣一條史料:少游昔在處州,嘗夢中作詞云:“山路雨添花”,可見蘇東坡對于這首詞十分在意。而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當(dāng)一位遠(yuǎn)道而來的朋友呂元鈞向蘇東坡提及此詞時,蘇軾竟至流涕。最后“乃錄本,使藏之”,珍藏了這首詞。
同樣是一身才華,卻落魄半生,被貶半生,蘇軾怎會不理解秦觀心里的苦。人們都覺得秦觀不過是游戲之作,蘇軾卻知道這位弟子早已經(jīng)“齊死生,了物我”,把一切南北東西,人生況味都看透了。因而,或許對死他都并無所懼。
然而萬萬沒想到,這年八月十二日,秦觀就卒于光華亭上。這位婉約派的偉大詞人,把美留給了世間,卻把悲傷藏在了心底,直至生命盡頭。了解了這些后,再讀這首《好事近·夢中作》,不覺一絲悲涼氣息,早已縈繞心頭。
歷代文人,對秦觀這首詞頗多好評,都夸他寫得有水平。晁補(bǔ)之《嵩山文集》言道:“此曲宜斷腸。攄我一夕恨,與世同悲涼?!秉S庭堅曾作詩云:“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亦是秦觀知音。明代沈際飛《草堂詩余續(xù)集》說秦觀詞的末尾兩句,乃“白眼看世之態(tài)。”是的,這首詞通篇以夢中的美景襯托現(xiàn)實的愁苦,達(dá)到了無一愁字卻句句不離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