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3-3-23 15:05:03 訪問次數(shù):701
清末中國被列強欺侮,國土四分五裂,國民流離失所,國力大大衰弱。是他,本已賦閑在家,卻臨危受命,帶領臺灣軍民,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給當時痛苦的華夏民族,帶來了一絲勝利的曙光。
如今中國正在走上復興的道路,無論是經(jīng)濟、科技還是軍事水平,都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了世界重要的大國之一,對全球的各種事務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也對全世界做出著巨大的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的內(nèi)心都是無比的驕傲和光榮的。
可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要銘記,在如今的輝煌下,我們曾經(jīng)也受盡了屈辱和冷遇,在近代的一百年里,我們被列強不斷欺侮,不光國土四分五裂,賠償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爭賠款,那一百年間,中國的黎民百姓更是流離失所,任人宰割。列強的欺侮讓我們化仇恨為力量,所有中國人奮起抗擊,萬眾一心,在后來的日本侵略戰(zhàn)爭中我們艱難地取得了勝利。建國之后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中,我們逐漸取得了現(xiàn)在的成就,成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強國之一?,F(xiàn)在,再也沒有任何國家敢對中國有著非分之想。
眾所周知,臺灣自古以來就因為其地理位置特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形特征,所以一直都是列強以及周邊國家覬覦的對象,他們都想奪取臺灣作為自己的領土或者是殖民地,用來攫取自己的利益。從近代開始,臺灣便不斷受到許多國家的騷擾,也一直成為內(nèi)地王朝的痛楚。
早在一六二四年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海軍強國荷蘭就曾打這塊土地的主意,當時正是明朝時期。眾所周知,明朝的軍事力量在當時的全世界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在我國的歷朝歷代中,明朝的軍事力量都很強。不僅有胡宗憲平倭寇,更有鄭和多次下西洋的事跡。
所以荷蘭占領臺灣的意圖更多是想將臺灣作為一個中轉(zhuǎn)站,而更方便地和明朝做交易,或者說是覬覦明朝的物資。但是強大的明政府并不會為了與荷蘭的商貿(mào)而受到如此屈辱。于是在一六六二年的時候,鄭成功率兵擊退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軍曾于一八四一年登陸臺灣,但是在臺灣的軍民奮勇抵抗下,英軍都被擊退。之后的兩年間,英軍又有兩次侵略臺灣,但都被萬眾一心的臺灣軍民擊敗了。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迫于無奈,和英法美俄四個國家簽訂了屈辱的《天津條約》,開放了臺灣作為一個通商口岸。之后在一八七四年,日本再次侵略臺灣,要求清政府賠償五十萬兩白銀才從臺灣撤軍。
十年之后,法國也來摻一腳,觀音橋事變后,向清政府提出2.5億的巨額賠償,如果清政府不答應,他們便會占領幾個港口以此來威脅。但是民族英雄劉銘傳率領將士們頑強抵抗,最終擊敗了法軍,打破了他們的發(fā)財夢。
當時法國在侵略了越南之后,打起了清政府的主意。想通過戰(zhàn)爭賠款的方式來大發(fā)一筆戰(zhàn)爭財。于是在一八八三年的時候,挑起了中法戰(zhàn)爭。一八八四年,法軍挑起了著名的“觀音橋”事變,并且向清政府索賠高達兩億五千萬法郎,折合成當時的白銀,大概在三千八百萬兩左右,還威脅不賠錢就拿港口來抵押。這一數(shù)字實在太大,清政府自然不會答應。
于是法國率先對當時駐守的南洋水師發(fā)動了進攻,由于雙方各方面的實力差距過大。清朝損失了多達八百名將士。法軍意識到想要逼迫清政府就范,就要占領重要的港口,這樣就能掐住臺灣甚至是清政府的命脈,于是他們制定出了攻打基隆港的戰(zhàn)略。
清政府也不會任人宰割,命令當時已經(jīng)賦閑在家的名將劉銘傳出戰(zhàn)臺灣。劉銘傳不負眾望,剛一上任就檢查武器裝備,加固炮臺、要塞等,大大加強了當時臺灣的軍事力量。劉銘傳剛上任十五天,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
第一次戰(zhàn)斗,法軍僅僅派出了一百人,但是被劉銘傳手下的將士們輕易擊敗了。于是法軍意識到這次臺灣的軍事力量并不如同幾十年以前的那樣不堪一擊了。之后,法軍又派出兩千人左右的部隊,這次他們占領了基隆城。但是劉銘傳早有準備,提前讓軍民帶著所有的物資和糧食撤出基隆,讓法軍即便占領基隆也無法完成補給。而臺灣軍民的不斷騷擾,也讓法軍不敢深入作戰(zhàn)。
沒過幾天,大批的法軍再次登陸上岸,進入到深山老林之中,但是被游擊作戰(zhàn)的軍民打的落花流水。在劉銘傳的率領下,法軍想要占領臺灣的夢也宣告破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