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3-5-22 11:22:43 訪問次數(shù):1043
來源:儒風(fēng)大家
《相經(jīng)》說:“面相五官,為人之根本。”
一個人的面相,藏著他命運的走向。
正所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一個人是否有福運,就藏在七寸之面中。
鼻體勻厚,家業(yè)興
古語云:“七尺之軀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span>
鼻子處于面部最中心的位置,它的外形會在整體上影響面部的輪廓。
通常而言,鼻體勻厚、鼻翼飽滿、鼻頭有肉,被看作擁有較強的事業(yè)運和財運,是家業(yè)興旺發(fā)達的象征。
事實上,鼻體勻厚的人,看起來性格更敦厚,為人更穩(wěn)重,脾性更豁達,也更能贏得好人緣。
有了人緣的加持,做事情自然會更加順風(fēng)順?biāo)?/span>
正如孟子所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家業(yè)的興盛,需要的正是眾人拾柴。
所以,千萬別以為鼻頭小巧,又細又尖才是好面相。
勻厚有肉,才是天生的富貴鼻。
額闊面廣,人緣好
額闊面廣的人,通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長相端莊大氣。
他們通常心胸開闊,遇事很少斤斤計較。
也不會隨意詆毀他人,給人以沉穩(wěn)有擔(dān)當(dāng)?shù)挠∠蟆?/span>
不僅如此,他們頭腦睿智,心思敏捷,通曉人情世故。
遇事不急不躁,做事游刃有余,舉手投足間,盡顯優(yōu)雅從容之態(tài)。
無論是交朋友還是做生意,人們都傾向于結(jié)識這樣的人。
譬如《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同樣是寄居賈府,卻不似黛玉般扭扭捏捏。
而是大方得體,不疾不徐,進退有節(jié)。
從老祖宗到丫鬟婆子,無不對她青眼有加。
眉清目秀,才情佳
古人云:秀才一對眉,舉子一雙眼。
從古至今,但凡有才學(xué)、有文化的人,大都生得眉清目秀,氣質(zhì)不俗。
譬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彎柳眉,濃淡相宜;一盞明目,柔而有神。
其詞作,可婉約可豪放,一首“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更是耳熟能詳。
其實,眉毛代表人體的英華,好似樹木的葉子,營養(yǎng)充足必然枝葉繁茂,顏色溫潤。
相對于人,則是氣宇不凡,青黛如染。
眉清者,心底明澈無雜念,對外界的感知更敏銳,多心靈手巧,聰慧知禮。
而目秀者,眼神明亮,無黃濁之氣;眼神柔和,含藏不露。
給人溫婉沉靜之感,而這正是文化熏陶的結(jié)果。
口赤如丹,財源廣
有一句識人的老話:口角向下多拮據(jù),口赤如丹享榮華。
換言之,唇紅齒白,面容俊朗的人,多得命運垂青,一生無憂。
正所謂:財不入臟門,福不潤濁人。
朱紅的嘴唇,正是氣血旺盛,身體健康的表現(xiàn)。
整個人看起來神清氣爽,自帶朝氣,旁人也喜歡與之打交道。
而人脈就是錢脈,人脈通暢,錢財自然源源不斷。
在影視劇中,和珅因貪官的人設(shè),通常被塑造成腦滿肥腸、逢迎諂媚的形象。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大不一樣。
他的面相極好,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器宇軒昂,既有才,又有財。
而古時候的帝王,在遴選官員時,不僅看重才學(xué)修為,面相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所以,和珅的樣貌為他的仕途,增輝不少。
頭發(fā)光潤,富貴久
古語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古人十分重視自己的頭發(fā),無論男女,皆會蓄發(fā)。
只有在結(jié)婚時,才會各自剪下一縷,意為“結(jié)發(fā)夫妻”。
對于頭發(fā)的粗細、光澤、式樣,也是極為講究。
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便要求天下女子必須化桃花妝,梳仙髻。
后來的歷朝歷代,也各自有崇尚的發(fā)型。
而古人對于頭發(fā)的養(yǎng)護,更是超出今人的想象。
在漢代,每工作5天可休息1天,也就是“休沐”。
沐,其本意就是洗頭,古時職場放假,就是令人回家洗頭。
洗完后,還會將豬油混合的香料抹在頭發(fā)上,讓頭發(fā)看起來發(fā)細光潤。
在古人看來,頭發(fā)象征著先天之本,只有先天有福之人,才會墨發(fā)如云,光潤亮澤。
所以,無論是不是富貴命,都會格外愛惜頭發(fā),以期許得到上天的庇佑。
耳有垂珠,福氣厚
古人講:耳有垂珠,衣食有余;耳似菩提,富貴無敵。
耳珠,并非人人都有,因為難得,所以古人稱之為“垂珠”,是天生厚福的象征。
擁有此耳相者,心地善良,待人寬厚,容易獲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
民間更有俗語,耳珠厚,命好不怕運來磨,足見其福運的程度。
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耳垂厚大的人,更能吃苦耐勞,也十分重視自己的聲譽。
他們從不輕易許諾,有諾必踐,因此也更受人敬重。
不僅如此,他們?yōu)槿烁踊磉_,也敢于吃虧,所以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耳厚多福的代表人物。
他為人忠厚,重情重義,能力雖非一流,但簇?fù)碚邿o數(shù)。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span>
人體主要的和大的經(jīng)脈,都會聚于耳內(nèi),窺一耳,便知身體的狀況。
而耳大耳厚者,其身體狀況更好,也是多福長壽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