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3-8-12 13:54:34 訪問次數(shù):600
李白作為詩仙,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
李白的一生可謂是精彩絕倫,憑借一首詩讓李隆基眼前的紅人高力士脫靴。
這樣瀟灑有才華的人物,卻被妻子嫌棄。
一般人遭妻子嫌棄肯定雙方就陷入了爭吵之中,李白卻寫了一首“最爽”的詩,其中有14個字被很多人當成了人生信條,這14個字是什么呢?
李白出生在一個世代經(jīng)商的家庭,他是家族唯獨的男丁,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以后能繼承家業(yè)走上經(jīng)商的道路。
奈何李白志不在此,根本不喜歡經(jīng)商,而是喜歡讀書。
當父親給李白很多經(jīng)商書籍時,李白都不屑一顧:“父親此類庸俗書籍以后請不要再贈予我閱讀了?!?/span>
父親被李白的話震驚到,看來兒子的確在這上面不會有什么造詣。
李白更喜歡文學方面的書籍,經(jīng)??磿缴钜?。
李白從小就清楚自己的目標,不是要當富商,而是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李白的父親之所以不想讓他做官,主要就是唐朝有一個規(guī)定世代經(jīng)商的家庭就應該延續(xù)下去,而且商人身份低微,是沒有資格進入仕途的,除非才華特別出眾有資格實現(xiàn)階層的跳躍,不然沒有從政的機會。
文學才華出眾可能會得到皇親國戚的賞識,這樣就有機會讓皇帝知道自己。
李白的父親知道家族沒有和皇親國戚搭邊的人,所以想讓李白就老實繼承家業(yè),不要惹出什么事端,官場上的是非比商場上更多,應付起來也更棘手。
李白個性坦蕩又不羈,在官場上不夠圓滑很容易就有牢獄之災。
只不過李白生性倔強,決定的事情就要一做到底。
他還以樵夫朱買臣的例子向父親說,這樣出身的人都能做官,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李白要當官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李白淪為了大家口中的笑柄:“一個商人的兒子,怎么會有機會當官呢?真是異想天開。”
李白為了維護父親的尊嚴選擇離家出走,正式開啟一段愛誰誰的快意人生。
李白一邊趕路一邊規(guī)劃人生,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他只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屬在官場,現(xiàn)在正是他自由漂泊的時候。
李白踏著自由的影子一路奔波,奔波的途中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下了很多壯麗的詩篇。
李白出生富裕家庭對金錢花銷沒有什么概念,總是揮金如土,再加上他是臨時起意離家出走身上沒有多少盤纏,導致他沒離開家多久就沒錢了。
好在李白落魄時,碰上了一生的好友孟浩然。
孟浩然人品端正,沒有因為李白落魄沒錢就看不起他,反而對他很熱情貼心,這讓李白非常的感動。
孟浩然經(jīng)常請李白喝酒,兩人一喝醉就開始談人生談理想,聊著未來的發(fā)展道路。
孟浩然對仕途也有著強烈的興趣,而且他不是出身商賈之家,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兩人相處沒多久,孟浩然就得啟程參加科舉考試。
孟浩然離開李白時非常不舍,他耐心的叮囑李白:“李兄不要灰心,既然有把握做官,那就大膽的嘗試,頭破血流也不可怕,反正咱們還年輕?!?/span>
少年李白的確是一腔熱血,沒有品嘗過世俗的艱辛,朝著理想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孟浩然擔心李白會孤獨,還給他介紹了一個女子。
這名女子身份可不簡單,她是前宰相的孫女許氏。
雖說許家已經(jīng)不混跡官場,但家里的權勢還是在的。
在孟浩然的介紹之下,許氏對李白很欣賞,覺得他很有才華日后必定前途無量。
許氏為了追到李白使用了不少的糖衣炮彈,比如:“你要是答應同我成親,以后都不必為生計發(fā)愁,只需要專心讀書做學問就行。”
李白想要的就是這樣一個不受束縛的環(huán)境,很快他就答應了許氏的求婚。
兩人婚后感情很好,許氏出身名門從小也讀書寫字,所以她不會像一般婦人一樣要求丈夫必須外出打工或者是追求名利。
許氏從來不逼迫李白做不喜歡的事情,就放任他成天呆在書房寫詩,有時候李白一寫就是一整天,許氏到點就按時去送飯。
許氏很懂李白的心,知道他出身商賈之家想要從政很困難,但她也沒有勸李白放棄,而是鼓勵李白繼續(xù)走下去。
許氏沒過多久就為李白生下了一男一女,這讓李白很高興。
李白看著許氏和孩子,心中也曾想過不做官了,以后就安心的陪伴著他們,這樣下去也挺好的。
可某一天,許氏突發(fā)重疾不幸去世,這讓李白傷心不已,深愛的妻子就這樣離開了自己,留下了一對年幼的兒女。
為了能有個人照顧孩子,李白又娶了劉氏。
劉氏和許氏完全不一樣,劉氏出生在一個很窮的家庭,也不會讀書寫字,但勝在賢惠能料理家事。
劉氏和李白結婚時,兩人都已經(jīng)三十歲,早就不是年少時那種青澀懵懂的感情,得以柴米油鹽為主。
兩人要說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那肯定是沒有的,更多的就是一起搭伙過日子。
劉氏和許氏不一樣,她不了解李白的心思,更不會支持李白的想法,她覺得李白就是一個只會在家閑著沒事做的廢人,他寫的那些東西都是無人問津的。
其實劉氏有這樣的想法,也實屬正常。
劉氏家庭條件不好,從小連飯都吃不飽了,肯定沒時間去搞詩詞歌賦。
劉氏一看到李白成天在家沒有事做就生氣,就會指責他:“你要是沒事的話,就去外面找份體面的活計養(yǎng)家,每天在家閑著你不害臊我還害臊呢!”
李白對這個沒有文化的妻子沒有什么話說,也懶得理她那些閑言碎語,自己這么多年的堅持怎么可能說放棄就放棄呢?
李白被劉氏羞辱了一番,心情非常不好,就找了一個酒館喝酒,一邊喝酒一邊想念曾經(jīng)的妻子許氏,要是許氏還在肯定不會指責李白,還會悉心安慰他,可惜沒有如果。
李白安慰著自己,未來還是光明的,對生活還是要充滿希望。
李白喝的微醺回到家勸說劉氏,希望劉氏能好好地支持他的夢想。
劉氏的思想已經(jīng)固化,想要改變是不可能的。
劉氏又趁著這個機會嘲諷了一下李白,說他每天除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夢,家里的活兒一點都不干,真是沒有一點用處。
劉氏平時在生活中很節(jié)約,但是李白花錢就很大手大腳,這讓劉氏非常的討厭,覺得李白不懂她的辛苦。
李白花錢大手大腳從來都不是在吃穿用度上,而是他喜歡購買書籍字畫,一看到喜歡的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
劉氏嫁給李白也受了不少委屈,不僅需要她養(yǎng)家,家里所有的活兒都交給她,兩個孩子的生活也得靠著她料理,李白這么大歲數(shù)也不會打理自己生活,還是得劉氏來。
劉氏嫁進門沒有買過一身新衣服,更沒有吃過一頓好飯,偶爾還會被李白嫌棄沒文化。
說到底,兩人不管是從家庭背景還是思想高度,都嚴重不搭,兩人產(chǎn)生矛盾也是意料之中的。
李白聽著劉氏的哭訴,也理解了她的不容易,他內(nèi)心有所觸動發(fā)誓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的行為。
李白向劉氏保證不會再亂花錢,會為家庭開支負責。
經(jīng)過多年努力,年近四十的李白終于有了一些名氣,他覺得自己離官運亨通已經(jīng)不遠。
李白創(chuàng)作了很多的詩詞,試圖獲得達官顯貴的關注。
很快李白的詩作就傳遍京城,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才子。
有一次唐玄宗微服私訪,看見一個秀才正在吟詩,他一聽這首詩就知道作者才華橫溢,以后必定能成大器。
唐玄宗問秀才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秀才老實巴交說出了這是李白寫的,還將李白的著作都贈予了唐玄宗。
唐玄宗回宮后,就點名要見李白。
李白收到圣旨,立即就開始收拾行李。
一邊收拾一邊寫詩,寫下了一首《南嶺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最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受到了很多年輕人追捧,當成了座右銘。
追求小半輩子夢想的李白達成了愿望,他的成功得益于堅持不懈和機遇,希望有一樣理想的人也能和他一樣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