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二年,金軍撕破宋金友好同盟條約,向北宋發(fā)動進攻。宋朝孱弱的軍隊無法阻擋剛剛消滅遼國,勢頭正盛的金軍,連都城東京都被敵人攻破。太上皇宋徽宗、當(dāng)權(quán)者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它標(biāo)志著北宋的滅亡,刺痛了漢人的內(nèi)心。為了洗刷恥辱,岳飛都要在《滿江紅》中怒吼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北宋王朝由盛轉(zhuǎn)衰,其根源并非來自宋廷一直宣揚的王安石變法,皇帝的昏庸以及吏治的腐朽,才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宋徽宗趙佶可以說是罪魁禍首之一,趙佶不像是一個皇帝,更像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他自幼養(yǎng)尊處優(yōu),養(yǎng)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關(guān)于這個問題還有個十分巧合的說法:當(dāng)初生下趙佶的時候,其父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后就生下了徽宗。因此,趙佶可以說有幾分李煜的風(fēng)采,世間多有李煜托生的傳聞。
趙佶的上位也頗為偶然,他的皇兄宋哲宗在25歲時便因病去世,皇太后力排眾議,立端王趙佶為帝。盡管宰相章惇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奈何皇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過于強大,趙佶即位已然是不可阻擋。這時候趙佶完全沒有當(dāng)皇帝的喜悅,甚至對到手的權(quán)力十分煩惱,好像阻礙到他吃喝玩樂有些不開心,因此一開始他就將權(quán)力分給太后,由太后“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僅僅過了一年,太后便因病去世,趙佶這才領(lǐng)權(quán)親政,開始治國。
和李煜頗為相似的皇帝,能治理好這個國家嗎?趙佶的表現(xiàn)果然沒有令眾人“失望”,他當(dāng)政后便打壓了當(dāng)初反對他登基的左相章惇、執(zhí)政蔡卞,重用的官員那都是善于阿諛奉承,投機取巧之輩,就比如說蔡京這個奸臣。當(dāng)初蔡京在王安石變法時擁護變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馬光積極推翻新法,紹圣初又積極附和新法,如此左右逢源讓他在官場順風(fēng)順?biāo)?,趙佶還道這家伙有些真本事,便給了他宰相的職位。
有了輔佐自己處理政事的人,趙佶便可以一門心思專注于自己愛好上了,這皇帝成日就是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只要是奇花異石,飛禽走獸,都比那繁雜的政事有趣,尤其是書法繪畫,在這方面趙佶可以連續(xù)擺弄個好幾天都不帶厭煩的。你還別說,趙佶的確有幾分天賦,他指導(dǎo)過的一個學(xué)生甚至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天才,憑借其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
這位天才的名字叫做王希孟,根據(jù)史料記載,王希孟經(jīng)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兆谡腿辏?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于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杰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后再沒有關(guān)于他的記述。就是這一幅《千里江山圖》,令王希孟紅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國繪畫史享譽上千年之久,這可惜此后便沒有了他的消息,中國繪畫史上也就只有這位天才的一幅作品而已。
好在《千里江山圖》完整無缺地流傳到了今天,頗為遺憾的是,這幅作品畫面容易破損,故而故宮博物院是不輕易拿以示人的。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圖》只公開展出過兩次,一次在上世紀50年代,另一次則是80年代。到了2017年,故宮才有了第三次展覽《千里江山圖》的消息。這么一幅經(jīng)典之作讓故宮都如此慎重,足見其珍貴的價值了